玉信仰是华夏民族的精气神
玉是国魂,玉文化是国粹,玉是中华民族独有的历史文化结晶。它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持续不断、连绵发展长达万年之久。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发挥了不同的社会功能,是远古社会的文化信仰的集中体现,是金字塔式社会构架顶端上的一颗明珠,是华夏文明诞生奠定的块基石。
国人爱玉,可谓“集万千宠爱于‘玉’一身”。在悠久的华夏文明中,玉是中华民族文明发展的缩影,是远古先民顶礼膜拜的化身,是传统社会等级制度和身份的象征,它象征着庄严的礼仪和高贵的品质,是国人内心审美价值的体现,更是中华民族精神道德的象征物。
玉之大美,不仅是装饰之美,更是创造之美、自然之美、东方之美,和谐之美。玉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玉的美学追求歌颂历代不衰,玉作为一种美好的精神和意念,代表着国人的信仰和精神观,国人认为,人生最美好的境界就是‘玉如人生,人生如玉’,可以说‘玉信仰’就是华夏民族的精气神。
古玉是收藏中的价值洼地
当今,随着中国的和平崛起,传统文化大行其道,古代艺术品屡创世纪新高,世界艺术品交易中心向北京转移,得益于中国国内目前的收藏热及政府关于艺术品交易的开放政策,经调研,去年中国业已取代法国,成为继美、英之后世界第三大艺术品市场。作为这一市场的领跑者,北京已具备与纽约、伦敦等老牌艺术品市场同台竞技的实力和条件。中国艺术品市场率创世纪新高,亿元天价此起彼伏,古玉业已成为收藏界关注的热门题材。
一、古玉成为下一个收藏热点门类;
因我们国家的软实力推广需要,所谓的软实力就是文化影响力,古玉是宣传中国文化的很好媒介,让世界人民见识如此众多的史前玉器,以实物来证明中国古代先民的伟大。人们从好奇起,就会逐渐的想多了解我国的传统文化,而多了解和多接触就可以扩大我们的软实力。基于国家战略需求的考虑,我国卓然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特有的玉文化,必定会成为宣传东方中华文化的一个重点。
二、高古玉是东方艺术收藏品;
古玉收藏中最值得关注的是老三代夏商周时期的高古玉收藏版块,高古玉是玉文化的源头,是真正价值不可估量的古代艺术品,从高古玉的富贵性、艺术性、原创性、性、稀罕性来看,高古玉符合品所具有的所有定义和要素,是艺术收藏中的品,被认为是最能代表东方美的古代艺术收藏品。
目前,古玉收藏之风盛行于京城会馆,是文人雅士偏爱之物,已经成为新贵们热爱推崇的收藏新宠。而高古玉的真正价值还没有回归到它应有本位上,原因是市场还未建立起高古玉鉴定和价值衡量的标准体系,现今高古玉价值被严重低估,却正是艺术品商业投资的真正价值潜力的宝藏,是收藏界中价值挖掘的洼地。
古玉市场乱象丛生需要正本清源
“爱玉的人很多,懂玉的人极少。”当代玉雕界泰斗李博生大师曾感慨知音寥寥。因为在玉器鉴定方法、鉴藏标准、价值判断,现实问题上存在的问题,使得目前古玉艺术品作为人生消费的文化艺术消费品,但作为投资却是风险的投资品。目前,困扰玉器市场的有以下问题:
一、古玉界专家著作等身,但开出的古玉鉴定证书“指鹿为马、混淆黑白”,重创了入场投资人的信心,极大扰乱了古玉市场的建康发展秩序,堪称当代玉厄。更有甚者,权威的出版机构竟也伙同不良者,公然把古玉器赝品集结成册,堂而皇之的著书立说,遗毒社会;
二、收藏热作为当今社会热点虽热潮涌动,但是古玉收藏群体却始终没有形成类似于台湾‘清玩雅集’、香港‘敏求精舍’级别的收藏组织,玉器收藏界各个协会之间门派林立、各自为政,互动合作对接基本没有;
三、古玉收藏,需要的是真善美,真乃局先,只有‘真’为基础才能让人领略和感受到美和善。但现在古玩市场赝品充斥,低仿货泛滥,油炸、酸咬、高温辐射,造假手段五花八门,假丑恶充斥市场,让收藏者望而却步;
四、古玉只有价值到位,物有所值,才可能受到重视,现在大部分收藏爱好者,偏听误导,大都抱有捡漏的心态来进行收藏,以投机的心理来做文化收藏,心态极不健康。需知改革开放已近三十年,以现代社会中电视、广播、电脑网络的发达,信息的高速传播,又有何漏可以让人轻易拣到;
五、古玉界疑古风气重,专家变成‘砖家’,对看不懂或者没见过的古玉,一概砸砖否定,一切以“工”来鉴定古玉,不严谨不科学,如果仅凭‘工’就能鉴定所有玉器,类似于高古良渚文化玉琮上的高超钻孔及细如发丝的雕刻技术做何解释?历代古玉千姿百态,告诉我们一个事实,那就是鉴别古玉需要客观和科学,主观推测会让判定古玉走向歧途。我们不能以今人的思维去揣测古人的思维,不能以今人的工艺去推断古人的工艺,更不要以为今人做不了的事情,古人就没有办法。一位真正的行家在没有把握之前决不会妄自品评,鉴定古玉是一项系统工程,不能不懂装懂,更不能信口开河。需知,中国考古不足百年,而华夏文明上万年历史,有太多的历史玄机和奥秘还都在未破解之中;
六、玉商串通个别专家误导大众,古玉收藏应该首德次符,玩的是器物背后的文化内涵,而不能是首重玉材玉质。古语中有“首德次符”之说,意思是指,玉器的收藏首先应该重视的是玉器所蕴含的深刻的内涵和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即是他所给人们展现的精神世界,这才是玉器的境界。而后才是考虑玉器的质地、工艺、品相、颜色等等外在的、物质上的东西。然而目前的玉器市场却恰巧相反,由于投资者对玉器的真伪、市场价位、艺术价值的把握不准,最终导致了玉器收藏家选择最为直接的投资方式,即只注重玉质的好坏,而轻视玉器的年代和艺术价值;
七、高古玉因为政策受限不能上拍,而流传有序的能上拍的高古玉,也极少有见高价的成交记录,客观的造成一部分收藏群体只围绕着“明清玉”打转。清代乾隆时期是玉器历史上的一个高峰,乾隆工冠绝古今,但古代玉文化的精髓绝不是“明清白玉”所能表达的,不玩中古、高古,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古玉玩家;
八、个别媒体以讹传讹,误导视听,编造出所谓的“狗血玉沁”等,完全是穿凿附会、凭空臆造。红沁真正的科学原理,是古玉周围的土壤富含铁元素,沁入玉质肌理后产生的化学反映。流传于社会中诸如此类古玉制假的种种传奇演绎,让买家望玉却步;
九、除了在拍卖会上可以看到玉器的拍卖价格外,玉器很难标注其价格,在介绍玉器藏品表示价值时,往往用“价值连城”、“国宝”、“珍贵文物”等等空泛含糊的专业的术语,不能让人确切的明白究竟是多少金额,‘玉无定价’对于吸引古玉收藏爱好者顺利进行玉器投资极其不利;
十、宝石代表的是西方人的文化,那些光芒四射的宝石代表着他们张扬的个性和不加掩饰的民族性格,而国人的民族性格是内敛的、含蓄的、平和的。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西方用广告媒体进行观念输出,国人已渐渐接受了西方的宝石观,珠宝钻石的热卖和国石玉器的平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西方价值观念的入侵分散了客户群体,在某些方面国人在投资上选择了珠宝、钻石类的艺术侈奢品,而放弃了对玉器的投资。
以上种种弊端,形成了古玉流通交流的瓶颈,制约了当今古代玉文化的研究和发展。当前,古玉市场需要正本清源,否则贻误的是华夏文明的研究和探索,损害的是宝贵的人类文化遗产。